關于薪酬的話題一直是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之一。近期谷歌、微軟、亞馬遜相繼宣布漲薪以留住人才,而在國內半導體行業,則面臨的是年薪百萬招不到人的尷尬現象。
員工與高管薪資差距甚高是各行各業的“通病”,而這種現象終于引起了半導體行業工程師們的不滿。
據EDN電子技術設計了解,英特爾3月份提交的一份監管文件顯示,蓋爾辛格2021年的收入是該公司普通員工的1700多倍。
而據英特爾此前提交的監管文件顯示,該公司股東否決了高管薪酬方案,其中包括向CEO帕特-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支付高達1.786億美元的薪酬。
英特爾表示,在年度股東大會上,約17.8億股股票的持有者投票反對高管薪酬,但投票不具約束力。大約9.212億股股票的持有者投了贊成票。
同樣關注到普通員工與高管在薪酬問題上存在矛盾的還有谷歌。
在五月初,谷歌母公司Alphabet表示正在調整績效評價體系,通過一些變化來給員工“變相加薪”,以此緩解普通員工與領導層在薪酬問題上的矛盾。
內部文件顯示,從本周開始,谷歌將使用一套名為“谷歌評估與發展”(GRAD)的最新績效評估流程,將評估頻率從每年兩次減少到每年一次,并為管理者賦予更大的評估責任,不再過度依賴同事互評。
一份文件顯示,“根據這個新流程,我們預計多數谷歌員工都會比原先的Perf系統獲得更高的薪酬,薪酬總額也將增加。”
除了生活成本上升因素,微軟和美國其他技術企業也面臨人力短缺挑戰,需要靠漲薪等手段來挽留人才。
今年二月份,亞馬遜宣布公司會對薪酬計劃做出重大調整,為多數崗位提升基本工資上限和薪資范圍時,并承諾將最高基本工資上漲一倍,員工們期望著今年的薪資能有巨幅上漲。但隨后一位亞馬遜的員工爆料稱,盡管一些人的總體薪酬提高了近 90%,但其他人都表示他們的薪資漲幅都遠低于預期,增長的百分比只有個位數,該員工表示,高通脹讓漲薪顯得微不足道。
此外,繼第一季度宣布將研發開支、工資和基于股票的薪酬開支增加21%后,微軟再次宣布漲薪。
微軟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增加對全球薪酬的投資反映了微軟的持續承諾,即為員工提供極具競爭力的體驗。
據EDN電子技術設計了解,微軟的薪酬包由基本工資、獎金和股票組成,此次薪酬變化將適用于微軟的大部分員工。據Glassdoor網站數據指出,在微軟擔任軟件工程師的應屆畢業生收入約為16.3萬美元。
在高質量人才稀缺的半導體行業,國外大廠靠漲薪留住人才,而國內卻面臨人才緊缺,年薪百萬招不到人的困境。
據悉,半導體大廠已經開出年薪百萬來搶奪本來就不多的應屆生,并且對于優秀的畢業生還給出了股票期權等更加優厚的條件。隨著電動車、元宇宙、AI等新興領域的發展,臺灣半導體廠也在拼命擴充自己的業務版圖,據104人力銀行數據顯示,半導體業“求供比”高于整體求職市場,平均每個求職者可以得到3.7份工作也是創下歷年之最。而且其碩士以上學歷的求職者占比高達47.5%,且半數以上都是理工類學科。
今年,ASML 的目標是為其臺灣地區子公司招聘 1000 人,將其員工人數增加到 4200 人。臺積電正在招聘8000人,而聯電和聯發科的目標分別是2000人,而兩家公司某些崗位起薪都達到200萬新臺幣(71500美元),并且臺積電還計劃給待滿5年的碩士畢業生300萬新臺幣的獎金。
急需人才的不僅是臺積電、聯發科,還有三星、英特爾、ADM、英偉達、美光和高通等全球芯片公司,比較有意思的是,這些巨頭都希望參與到招聘臺灣地區最優秀工程畢業生的斗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