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人工智能的創新發明,專利權屬于誰?

2022-05-30 15:43:47 綜合報道 閱讀: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進步,近幾年出現了許多涉及人工智能的發明,如2020 年,機器學習算法幫助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對多種病原體有效的抗生素(參見Nature),此外,人工智能 (AI) 也被用于幫助疫苗開發、藥物設計、材料發現、空間技術和船舶設計。那么這些由人工智能發明的技術,專利到底歸屬于誰呢?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進步,近幾年出現了許多涉及人工智能的發明,如2020 年,機器學習算法幫助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對多種病原體有效的抗生素(參見Nature),此外,人工智能 (AI) 也被用于幫助疫苗開發、藥物設計、材料發現、空間技術和船舶設計。那么這些由人工智能發明的技術,專利到底歸屬于誰呢?ILfednc

近日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悉尼分校的兩位主要學者研究了授予人工智能實體專利的影響,并將評論發表在了《自然》雜志上。ILfednc

據EDN小編了解,世界各地的法院現在都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將人工智能系統命名為發明人的專利申請已在 100 多個國家/地區提交,此外,一些團體正在就人工智能和知識產權 (IP) 法進行公眾咨詢,包括在美國、英國和歐洲。ILfednc

 ILfednc

知識產權 (IP) 法專家亞歷山德拉喬治副教授和人工智能專家、獲獎者和科學家托比沃爾什教授認為,現有的專利法不足以處理此類案件,并要求立法者修改當下有關知識產權和專利的法律。ILfednc

人工智能發明無法申請專利受關注

如果法院和政府決定人工智能制造的發明不能申請專利,其影響可能是巨大的。當投資回報可能有限時,資助者和企業將不太愿意使用人工智能發明人進行有用的研究。社會可能會錯過有價值和拯救生命的發明的發展。ILfednc

人工智能的發明申請專利面臨兩大難題,第一個問題在于“誰”發明了發明,而不是“發明了什么”。專利注冊局面對此類發明的第一個也是最緊迫的問題是“發明人是否必須是人類”?如果不是這樣,專利局則擔心人工智能可能很快就會高產,以至于他們的高產出申請或將壓倒專利系統。ILfednc

另一個問題則是如果人工智能變得比某個領域的所有人都更“博學”,那么人類專利審查員如何評估人工智能的發明?ILfednc

這些問題被關注源于美國人工智能公司 Imagination Engines的DABUS(統一感知自主引導設備)人工智能系統的發明無法申請專利。ILfednc

 ILfednc

DABUS人工智能系統由Imagination Engines 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Stephen Thaler博士創建,當時,一個國際律師團隊正在為兩款由人工智能系統設計的產品申請專利,且在專利申請書中將該人工智能系統,即統一感知自主引導設備(Device for the Autonomous Bootstrapping of Unified Sentience, DABUS)列為發明人。ILfednc

2020年早些時候,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拒絕了該團隊的申請,因為根據該機構對現行法律的解釋,專利中列出的發明人必須是自然人,不能是機器。到目前為止,出于類似的理由,歐洲專利局和英國知識產權局(UKIPO)同樣拒絕了該團隊的專利申請。該團隊已對這些機構的決定提出上訴,同時正在等待中國、印度、以色列等國家的專利機構的決定 [5]。此外,在2020年8月,DABUS的創建者還向美國專利商標局局長提起訴訟,辯稱專利申請的駁回引出了與現行法律不符的有關專利性的新要求。ILfednc

但在澳大利亞,DABUS曾被短暫地被批準為專利“發明者”,因為在 2021 年 7 月下旬,一名初審法官接受了 Thaler 博士針對澳大利亞知識產權局五個月前駁回專利申請的上訴。但在專利專員向澳大利亞聯邦法院合議庭提出上訴后,五名法官組成的小組支持上訴,同意專員的意見,即人工智能系統不能被命名為發明人。ILfednc

所有權對知識產權法至關重要

DABUS授予這兩項發明專利的嘗試立即對現有法律提出了挑戰,因為現有法律只將人類或由人類組成的實體視為發明者和專利持有人。 ILfednc

一位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表示:“即使我們確實承認人工智能系統是真正的發明者,但第一個大問題是所有權。您如何確定所有者是誰?所有者必須是法人,而 AI 不被視為法人。”ILfednc

所有權對知識產權法至關重要。沒有它,其他人就沒有動力投資新發明以使其成為現實。ILfednc

人工智能系統與人類最大的不同是,它們能夠學習并存儲的信息比人類多很多,而專利法的要求之一是發明必須是創新性的且有用。ILfednc

沃爾什教授說:“對人工智能來說可能很顯而易見的東西對人類來說不會很簡單,因為人工智能可能已經吸收了人類在這個問題上的所有知識,比人類所能吸收的還要多,因此,顯而易見的的性質發生了變化。”ILfednc

但無論如何,世界各地的管理機構都需要對決定人工智能系統是否可以獲得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結構進行現代化改造。ILfednc

責編:Demi
  • 微信掃一掃
    一鍵轉發
  • 最前沿的電子設計資訊
    請關注“電子技術設計微信公眾號”
  • 用水泥和炭黑制造儲能超級電容器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人類最普遍的兩種歷史材料,水泥和炭黑(類似于非常細的木炭),可能會成為新型低成本儲能系統的基礎。該技術可以在可再生能源供應出現波動的情況下使能源網絡保持穩定,從而促進太陽能、風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 一種用于電路板回收的新基材:遇水能溶 英國的Jiva?Materials公司開發了一種新型的PCB基材Soluboard,這種基材是由天然纖維包裹在一種無鹵的聚合物中制成的,與行業內經常使用的FR-4基材不同,這種材料只要在9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浸泡30分鐘,就可以分層溶解···
  • 美國公司聲稱發現室溫超導材料,被授予了高于室溫的第二 位于美國佛羅倫薩州的Taj Quantum的公司在社交媒體宣布,被授予了高于室溫的第二類超導體專利。據稱,這種獨特的 II 型超導體(專利號:17249094)可在較寬的溫度范圍內工作,包括遠高于室溫的溫度,從約 -100° F (-73° C) 到約 302° F (150° C) - 這是一種特性這在超導體世界中并不常見。
  • 俄羅斯“貝加爾湖”基準測試對比英特爾和華為芯片,慘敗 俄羅斯服務器處理器 Baikal-S 的開發人員將其性能與美國和中國的同類芯片進行了比較。涉及六個流行指標。
  • 麻省理工發現新型量子磁鐵釋放電子潛力 研究人員發現了如何控制異?;魻栃拓惱锴蕘碇圃煊糜谟嬎銠C、機器人和傳感器的柔性量子磁體。
  • 電池能用三十年?美國Ener?Venue稱推出革命性電池技術 三元鋰離子電池的理論壽命約為800次循環,磷酸鐵鋰約為2000次,而鈦酸鋰據說可以達到1萬次循環,也就是說常規普通人使用的鋰離子電池每天完全充放電三次,最多也就能用上幾年的時間。雖然相較于鉛酸電池200-300次的循環壽命來說,這已經是很大幅度的提升了,但現在有一家公司宣稱他們的電池可以充放電30000次,每天充放電三次,能用30年。
  • 測試中比友商溫度低14度,一加天工散熱系統怎么做到的? 7月27日,一加在2023年ChinaJoy上發布了全球首創的散熱技術,即航天級三維立體散熱系統“天工散熱系統”,這是一加的又一次新的嘗試,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萬物電氣化:探索綠色未來之路 在本文中,我們將重點介紹美國年度脫碳展望(ADP)2022報告中的一些重要發現。本報告著眼于實現凈零經濟的各種情景。我們在本文中重點關注的方法稱為“中心情景”,它遵循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時間表。
  • 韓國造世界首個室溫超導體,鬧劇還是新的未來? 7月22日,韓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預印本網站arXiv平臺上上傳了兩篇論文,聲稱發現了世界上首個常壓室溫超導體,這種材料是一種改性鉛磷灰石名為LK-99,超導臨界溫度在127攝氏度,即400K以上,而且在常壓下就具備超導性。
  • 下一個醫療前沿:網聯可穿戴設備 醫療和消費級可穿戴設備將繼續增強連接性和電池壽命,以實現對血壓、體溫和身體水分等多種生物標志物的實時和非侵入性監測。
  • 瑞能半導體全球首座模塊工廠在上海灣區高新區正式投入 瑞能微恩半導體暨瑞能金山模塊廠開業典禮在上海灣區高新區隆重舉行,標志著瑞能全球首座模塊工廠正式投入運營,將主要生產應用于消費、通訊、新能源以及汽車相關的各類型功率模塊產品,串聯客戶和生態圈,積極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 TI無線MCU創新方案,助力用戶加速擁抱物聯網 7月21日,由AspenCore主辦的“2023全球MCU生態發展大會”在深圳羅湖君悅酒店隆重舉行,特邀請到MCU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德州儀器(TI)參加了“無線MCU分論壇”,論壇上,TI無線產品工程師魏天華分享了主題為“創新型無線解決方案,助力不斷發展的互聯世界”的演講,為現場觀眾帶來了TI最新的無線MCU系列,以及對于這一市場的深刻思考。
廣告
熱門推薦
廣告
廣告
EE直播間
在線研討會
廣告
廣告
面包芯語
廣告
向右滑動:上一篇 向左滑動:下一篇 我知道了
激情亚洲av无码日韩色 嗯嗯~,女生~哦~自慰~啊啊~舒服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手机在线看永久av片免费 欧美色播 中年熟妇精品B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