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實體只能從臺灣公司購買運行頻率低于 25 MHz 并提供高達 5 GFLOPS 性能的 CPU。這基本上排除了所有現代技術,包括用于復雜設備的微控制器。
由于 美國、英國和歐盟對俄羅斯出口的限制,在俄羅斯于 2 月下旬對烏克蘭發動全面戰爭后,臺灣龍頭企業率先停止與俄羅斯合作。
日前,臺灣經濟部(MOEA)正式公布了禁止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出口的高科技產品清單,該清單禁止臺灣生產的各種高科技設備以及用于制造芯片的工具(無論他們是否使用來自美國、英國或歐盟的技術,這些技術已經受到限制)出口到俄羅斯。
經濟部補充說該名單符合瓦森納安排的第 3 類至第 9 類,涵蓋電子、計算機、電信、傳感器、激光、導航設備、海事技術、導航、航空電子設備、噴氣發動機和許多其他類別。
雖然“瓦森納安排”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被42個國家采用,在目前來看,對于電腦和電子產品方面的限制似乎有點過時,但這實際上卻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該國曾經幫助俄羅斯繞過制裁)更加具有限制性。
據DigiTimes報道,即日起,俄羅斯實體不能從臺灣公司購買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芯片 :
除了無法從臺灣公司購買芯片外,俄羅斯實體還無法從臺灣獲得任何芯片生產設備,包括掃描儀、掃描電子顯微鏡和所有其他類型的半導體工具,這些工具可用于本地制造芯片或進行反向工程(這是俄羅斯寄予厚望的)。
RBC表示,談到俄羅斯的芯片生產,有意思的是,Elbrus CPU開發商MCST正在與俄羅斯合同芯片制造商Mikron談判,在國內生產處理器。MCST最先進的Elbrus芯片是在臺積電使用該公司的16納米制造技術制造的。相比之下,Mikron最先進的節點是90納米。
此外,如果沒有備用工具和/或備件,只有時間才能證明芯片制造商是否能夠使用其90 nm節點啟動Elbrus CPU的大批量制造,以及是否可以在Mikron的工廠使用更先進的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