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成功首飛以來,具有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是否完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以及何時能商用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近來,東航的一則定增公告正式預示著國產大飛機即將迎來商用。在這則公告中,東方航空開始大規模的采購國產飛機,計劃募集資金105億元用于引進4架C919、24 架 ARJ21-700、6 架 A350-900 及 4 架 B787-9。
在此之前,東航是C919剛推出時第一家下單航空公司,共購買100架國內大型飛機并相繼交付。
同時,中國商飛公司也宣布即將交付的首架C919 國產大飛機飛行試驗圓滿完成。
此外,也有人質疑,不少零部件從國外制造購買,并不能做到自主可控。
但據EDN了解,這些零件均按中國設計標準制造供應,嚴格說來,它仍屬于中國國產飛機范疇,而且零部件及核心部件的購買,也是在市場需要并比較加工質量及成本之后確定的。
換而言之,當前國產大飛機的其他部件都可以做到自主可控,只有在航電系統和動力系統方面,還顯得不足,需要和國外的廠商進行合作。
但是就在近日,國產航電系統也迎來了突破。據中國航空報報道,航空工業計算所翔騰微電子公司自主研發的HKM9000 圖形處理器轉入適航認證階段。
GPU芯片作為人機交互顯示系統的核心,是機載座艙、載人航天、車載座艙、工控顯示等領域的核心芯片之一,也是設計復雜度最高的芯片。
機載芯片較民用芯片工作環境惡劣,且更加追求小體積、低功耗、輕重量。因此,機載芯片需要具備更強的環境適應能力,更高的性能功耗比。同時,機載芯片必須滿足航空領域高安全高可靠的要求。長久以來,機載芯片多采用商業級通用芯片,既不符合高安全高可靠的要求,又無法達到專用芯片定制化功能的優勢,且存在一些冗余性功能。航空工業計算所翔騰公司堅持自主研制,于2020年完成自主架構GPU芯片研制,滿足航空機載顯控系統應用需求。
航空工業計算所翔騰公司長期堅持自主創新,掌握了復雜圖形算法并行加速、全自主圖形處理器架構設計、層次化圖形驅動設計、大規模并行處理架構設計、海量眾核高速芯片設計、多分區多任務圖形繪制等關鍵技術,構建了模型驅動的芯片敏捷設計開發流程,經過十年不懈努力,成功研制HKM9000型GPU芯片,并建設完備的應用開發生態體系。
目前,該芯片已成功適配國內外10余款處理器及天脈全系列、VxWorks、翼輝、Linux等操作系統,實現了VAPS、iDATA、SCADE、Qt、MiniGUI、FreeType等圖形應用開發軟件,在航空、航天、兵器等領域13家用戶、18種顯控產品中得到應用,功能穩定、可靠。
該芯片具有完全自主的指令架構、核心算法、圖形流水、軟硬件代碼及生態,面向典型機載座艙顯示進行了應用級、算法級、架構級、電路級、軟件級等系列優化。
該芯片使用自主架構,在應用適配過程中,可從算法設計、邏輯實現、匯編指令與編譯器、底層軟件驅動和中間件等方面,進行多層級的優化適配,尤其在漢字顯示、儀表盤顯示、紋理貼圖等特殊應用場景實現了優化,實測結果較商業級芯片性能普遍提升20%,在儀表盤等場景中性能提升可達2-3倍。
以前,C919上這塊技術的提供者是昂際航電,這家公司雖然是中航工業和美國GE的合資公司,但是說到底還是會受美國的影響。因此,這次航空工業計算所在GPU芯片上的突破,也將成為航電系統國產化的一個標志。
通過查詢可知,航空工業計算所是屬于機載事業部的,而就在本周,中航工業集團已經開始整合旗下機載系統的業務。通過這次的機載業務的整合,航空工業有望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合力突破國產大飛機航電系統方面的卡脖子問題,實現在航電系統的全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