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EDN電子技術設計了解,商務部網站8月3日早晨8點發布最新消息,表示將從即日起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
問:有企業關心,對臺灣地區出口天然砂政策是否有調整?請問商務部對此有何回應?
答: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決定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相關措施自2022年8月3日起實施。
2007年3月1日,中國曾禁止了天然砂出口臺灣地區。此后,臺灣砂石業者和有關方面通過多種途徑向大陸反映,由于島內天然砂資源短缺,天然砂供應不足、價格上漲,建筑業乃至整體經濟發展都受到較大影響,迫切希望大陸方面盡快恢復天然砂對臺出口??紤]到臺灣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需要,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經過認真研究,于2007年11月8日宣布,可以考慮恢復天然砂對臺出口。
2007年12月份,中國大陸宣布了恢復向中國臺灣地區出口天然砂石的決定,當年這一消息可以說得到了臺灣業界的強烈反響,他們深感振奮,并對大陸釋出的善意表達了感謝之情。
2007年12月9日臺北大學教授鄭又平在接受央視網衛星連線采訪時表示,臺灣從中國大陸獲得的天然砂,進口趨勢是這樣子的:2002年有800多萬噸,2003年有1500多萬噸,到2006年已經劇增到3100多萬噸,按照這樣的趨勢走下去,臺灣對中國大陸天然砂的進口需求是有增無減。
鄭又平介紹,根據統計數字來看,一年臺灣正常的砂石需求量是在6600萬平方米,大概是在9000萬噸左右的總需求,而這其中有三分之一來自于河砂的開采,有三分之一來自于島內陸上砂以及地下石的開采。那么剩下三分之一從哪來呢?那就是從中國大陸進口。臺灣如果完全停止從中國大陸進口天然砂的話,那就會一年減少短少將近1000萬噸左右,如果按照現在狀況來講的話,它可能減少到3000萬噸,這個量是極為龐大的,如果說臺灣不趕快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對臺灣經濟發展會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天然砂的用途可不只是局限于建筑業,天然砂主要分為山砂,海砂,河砂,廣泛應用于玻璃、鑄造、陶瓷及耐火材料、冶煉硅鐵、冶金、建筑、化工、塑料、橡膠、磨料及濾料等工業:
1、山砂:天然石英砂中的山砂是屬于比較優質的石英砂,所以其本身具有較多的優點和特性,硬度高、比重大、棱角小、顆粒均勻、顏色自然等等,憑著這些天然的優勢,山砂也被專門作為制作體育運動場館的草坪之用。用優質山砂為原料做成的草坪能起到保護草毛的作用,在使用過程中能降低草坪的損傷,從而提高草坪的使用壽命?,F在很多國內的院校的體育館都使用這種草坪,石英砂是現代田徑場、足球場、高爾夫球場等人造場地使用的理想材料。
2、海砂:因為海砂與山砂材料本身特性的不同,所以兩者被使用的行業也不一樣。海砂是機械、鑄造型砂的主要原料,可制作成噴砂、硬研磨紙、砂紙、砂布等研磨材料,用來清砂、除銹、去除氧化皮處理陶瓷及耐火材料瓷器的胚料和釉料。同時也可作為窯爐中所需的高硅磚、普通硅磚、碳化硅等的原料和冶金硅金屬、硅鐵合金等的原料或添加劑、熔劑。
3、河砂:就是大家在生活中見的水泥標準砂,有看過家里建房子,或者有去過建筑工地等場所的人們應該都了解這種材料,是建筑、混凝土、膠凝材料、筑路材料、人造大理石等材料的主要原料。除此之外,河砂還常被用于作為鑄造、鍛造機、冶金、熱處理、鋼結構、架結構、集裝箱、船舶、修造、橋梁、礦山等領域的清砂、除銹、強化、成形、消除應力及各種型材的表面清理和涂裝等。
有網友認為,臺積電或許受到波及。
2021 年全球多晶硅年產能約為 63.1 萬噸,用于制造芯片的只有零頭,半導體用硅材料,僅占全部硅材料總產量的 5%。相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半導體行業用硅量非常小,但對臺灣而言,天然砂進口被限制可不是小事。
數據顯示,臺灣地區天然砂進口量的90%以上來自大陸,而臺灣芯片占臺灣2021年出口額的34.8%。網友稱商務部暫停天然砂對臺灣地區出口是捏到了臺灣半導體制造業的七寸。
其中,最受傷的當 屬“代工一哥” 臺積電了。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臺積電作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占據了近70%的代工份額,包括從完整的片上系統 (SoC) 到獨立的應用處理器 (AP)和蜂窩調制解調器。剩下的30%的市場份額則基本由三星晶圓代工所占據。
據《華盛頓郵報》引述1名匿名知情人士指出,佩洛西今日將會晤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會談重點將聚焦美國國會近期通過的“芯片與科學法案”的實施,該法案提供美國國內芯片工廠520億美元聯邦政府補貼,網友認為此舉顯示了芯片對美國經濟、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據臺媒8月2日報道,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針對佩洛西訪臺,中國大陸可能“武力攻臺”一事發表看法。劉德音在采訪中大放厥詞,不僅公然宣稱臺灣是“國家”,大陸是“鄰國”,而且威脅中國大陸一旦訴諸武力,臺積電屆時將無法運作,無法對中國大陸提供先進芯片。
此前,劉德音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反映臺積電在地緣政治議題屢屢被推上風口浪尖,已驗證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預言實現。臺積電身為晶圓代工龍頭,張忠謀在退休前就預言臺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的兵家必爭之地。
美國政府正越來越堅決地阻止中國在經濟和技術實力上超越美國,然而全世界從智能手機到自動駕駛汽車所需的半導體芯片幾乎都離不開中國臺灣的芯片代工廠臺積電。
根據熟悉這場會談的消息人士稱,包括F-35戰機、標槍(Javelin)反戰車導彈在內等美軍設備,以及美國國家實驗室的超級計算機都使用臺積電代工的芯片。另外,包括蘋果在內等主要消費電子商也依賴臺積電制造的各種半導體。
因此美國政府在單方面打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穩定,一方面,努力說服包括臺積電在內的一些位于中國臺灣的芯片生產商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和日本,以增加對供應鏈的掌控程度。另一方面喬·拜登總統加強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所謂的“四方安全對話”;與這三個國家和其他十個國家創建了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游說荷蘭的 ASML 擴大其對中國銷售的限制,將低端芯片制造機包括在內。
以及美國兩會最新通過了價值 2800 億美元的《芯片和科學法案》,其中包含對半導體行業的 520 億美元支持。法案規定,接受聯邦補貼的公司將被限制在 10 年內進行任何“重大交易”以大幅擴大其在中國或任何其他受關注的外國的芯片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