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答
大家在設計盤中孔時, 是否注意到POFV對
線寬線距的需求,你設置的規則是多少,
工廠是否能順利加工,大家可以暢聊一下。
以下是高速先生的觀點:
做人就像盤中孔設計,進退都要把握好尺寸。
如果過孔不打在焊盤上,沒有布線空間,設計完成無法生產。
如果過孔打在焊盤上,有了布線空間,增加了流程和成本,說多了也是淚。
這個盤中孔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對了笑傲江湖,用錯了江湖笑你。
關鍵是看你怎么用,特別是用了盤中孔設計,做了POFV工藝,表面銅厚增加了兩次,那么對PCB的線寬線距要求是比較苛刻的,并且這個可下調的空間很小。。
一般正常1OZ 的外層成品銅厚,線寬線距不能小于3.5/3.5mil,這個重要的話要重復三遍。切記切記。
這次老鐵們的答題把我給驚喜到了,也驚嚇到了,果然開放性的答題,就很火爆。
特別是振山一句話,就是滿滿的回憶,把我們拉到20年前,PCB設計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但是振山一定是進了很豪氣的公司,有炫富的嫌疑,不要動不動就整HDI,有人說我都設計20幾年了,能不用HDI,就盡量不讓用,因為費錢。
還有不少網友在吐槽工廠EQ的專業性,確實一個好的EQ工程師,一個建議可以讓你事半功倍,一個差的工程師,也可以讓你事倍功半,甚至直接翻船。優秀的工廠,都要對工程師對行系統的培訓和嚴格的考核??梢娺x一個好的PCB加工廠是多么重要。
不過還是建議大家對EQ工程師有一些包容,給他們一些成長的時間和機會,畢竟現在有些工廠連EQ的崗位都省了,美其名曰叫人工智能評審,直線生產,無縫對接。但是你要注意你GERBER文件的正確性,因為他們完全是按照你的GERBER文件去制作的,當然也包括短路和開路。沒有任何評審,確實做到了無縫對接。所以網上也經常有人感嘆,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傷。
還有很多網友,都在否定POFV,建議用HDI,但是HDI的成本很高,并且加工難度更高,在某些方面還是沒有POFV有優勢。不過還是很羨慕你們,可以為所欲為的用HDI設計,背后的實力不容小覷。
后面我們有機會再來講講HDI的DFM。
(以下內容選自部分網友答題)
由于沒有接觸到POFV相關線路板,這方面的工藝要求還請朋友不吝賜教。平時畫圖要求的規范,不允許通孔與焊盤有接觸(含板廠生產時公差偏移的接觸)。1.對于有散熱要求的元件,熱沉焊盤一分為四,將過孔添加到十字線內。2.對于BGA空間極限區域,使用一階0.1/0.25mm盲孔,一階0.1/0.3mm埋孔(激光孔),交錯放置。由于一階盲孔+內層通孔(鉆刀孔)對第二層平面破壞較大,有時使用二階盲孔。
@山水江南
評分:3分
如果一般的盤中孔做樹脂塞孔,以前工廠一般要求表層最小線寬間距不小于4mil,一般也盡量按照這個要求來設計。如果是盲孔的盤中孔,對于0.4-0.5mm的BGA,內部信號較多情況下,比較難達到,可能就用3.2mil的線寬間距了,還沒有試過小于這個線寬間距的。期待有更好的答復
@Jamie
評分:3分
還是和孔占焊接pad的面積有關,bga和小的smd需要做pofv,但是比較大的smd就沒有必要。。是否影響焊接這個設計人員要心里有譜,所以答復EQ要謹慎,不能一刀切,否則就是成本浪費了。。
@剎那到永恒
評分:2分
電鍍填孔我們公司都是4mil線寬線距,沒出過問題。為了降成本,我們一般不允許盲孔上焊盤,如果是遇到文中0.5pitch的Bga,無法扇出,我們就才用多階hdi。
@歐陽
評分:2分
平時沒太注意POFV的線寬間距問題,因為一般表層設計都在3.5mil以上。文中說的減銅不能太薄,這個有沒有具體的值呢?比如1/4oz?
@ 絕對零度
評分:2分
我們公司遇到0.5mm的bga時,也是采用埋盲孔,且打在焊盤上。但是不允許才用小于3.2mil的線寬線距。如果出不來,加層,加階,打不了搞任意 hdi板
@ Ben
評分:2分
主要分為信號和電源兩部分。信號測眼圖(需關注建立時間,保持時間,eyemask,),以不壓eyemask為準。電源測電壓塌陷和紋波
@ 歐陽
評分:2分
盤中孔不僅僅與線寬線距掛鉤,這里還需要考慮到成品銅厚的問題。拿1oz銅厚距離,目前我所知的最小線寬可做到3mil,線距2.5mil,這里主要還是與工廠蝕刻能力有關。還有,文章中提到的盤中孔后減銅是錯誤的,理論上做完盤中孔再去減銅,機械打磨減銅會露基材,微蝕減銅容易導致孔口銅厚變薄。其實也有盤中孔后掩孔微蝕減銅的做法,但也有質量風險。以上個為個人見解。
@ 風
評分:2分
線寬線距確實沒去注意,目前設計的最小線寬線距都是4mil以上,滿足加工要求了,所以板廠沒反饋過
@ 兩處閑愁
評分:2分
關于POFV對線寬線距的需求確實沒特殊關注過,一般沒做單獨的特殊要求。比較擔心樹脂與焊盤的銅分層的問題,這個與孔表面的銅厚厚度關系比較密切,再就是合適膨脹系數樹脂的選擇了。
@ 桿
評分:2分
我們一般會用綠油或樹脂塞孔,同時讓孔與線之間間距至少4mil,主要是考慮到加工誤差
@ Alan
評分:2分
上次用POFV還是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自從用了HDI以后就再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了
@ 振山
評分:2分
這EQ建議的也很有問題。人家好好的開窗,你給人家建議蓋油是什么鬼操作?要么建議做POFV,要么建議開窗不塞孔。這還說的過去。
有時候就感覺EQ是根據自己的不成熟的理解,瞎建議。
@ DDB
評分:2分
表層最小線寬間距不小于4mil,一般也盡量按照這個要求來設計。如果是盲孔的盤中孔,對于0.4-0.5mm的BGA,內部信號較多情況下,比較難達到,可能就用3.2mil的線寬間距了。比較大的smd就沒有必要
@ Sarah Tu
評分:2分
沒有接觸到POFV相關線路板,這方面的工藝要求還請朋友不吝賜教。平時畫圖要求的規范,不允許通孔與焊盤有接觸(含板廠生產時公差偏移的接觸)我們一般這種采用HDI板,現在成本很高,所以接下來可能會更多了解這種細節
@ moody
評分:2分
最小設置過3mil線寬,但僅用于驗證階段。
@ 涌
評分:1分
這個PE工程師估計是個新手
@ 王曉華
評分:1分
最近也做了一個有盤中孔的板子,BGA間距太小,最終打了0.15/0.3mm的孔,間距到了1.9mil,也不知道PCB工廠怎么處理的,板子還沒回來~
@ hb
評分:1分
綠油帽把器件管腳頂起影響焊接
@ wikim
評分:1分
老師,請教一下,是不是咱們在通孔板上采用POFV工藝就可以了?
@ 王剛
評分:1分